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在线教育迎来一波高潮,大批在线教育企业推出免费线上课程,在线并发人数激增,现象背后随之而来的就是系统稳定性面临挑战,无法保证优质的用户体验。
听云运用自身在数字化监控领域十余年的技术积累,为在线教育平台提供了一站式监控服务保障方案包括听云用户体验监控解决方案、听云调用链监控解决方案、听云CDN监控解决方案。疫情期间,听云还提供7*24小时技术服务。
听云是国内APM领域的一家标志性企业,APM即应用性能管理,全称为Application Performance Management。“如何吸引用户,吸引到用户后又如何将用户留存,在用户感知到甚至反馈问题后如何快速解决?”这些正在成为更多的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而APM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钥匙”。
相较于国外APM市场,国内APM行业起步较晚,听云算是进入最早的首批玩家。2007年,听云以主动式的用户体验监控为突破口开始进入APM领域发展,目前已拥有听云App、听云Network、听云Server、听云Browser、听云Sys,用户体验性能感知大屏以及全新的听云悟空平台等几大产品线和服务。
2006年底,听云的创始团队机缘巧合了解到,国内各大互联网网站有一个比较特殊的需求是最终用户的用户体验和用户感知的监测,但当时国内还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够提供性能和用户体验监测服务,而一些国外厂商因缺乏资源、布局的监测点远远不够,因此很难满足国内客户的需求。
听云创始成员几人瞄准市场机会,经过简单的市场调研之后毅然决定从上一个不太成功的创业中跳出来,转型为企业提供监测服务。2007年3月,注册成立北京基调网络股份有限公司,5月份即发布第一款主动式的用户体验监测产品,建立了一个覆盖包括IDC机房到Lastmile,覆盖了国内各大小运营商的主动式监测网络。“当时没有太多相关的行业经验,我们更多的是先参考国外的产品和服务的方式,技术实现上反而没有太多阻碍。”听云联合创始人陈靖华说道。
产品推出没1个月,得益于创始团队中负责销售的小伙伴之前在CDN行业中的经验,团队敏锐地发现自己的用户体验监测业务能对CDN服务的质量监控和优化带来巨大的帮助,于是就快速迭代上线CDN监测功能,这个业务后来一直是听云Network产品的核心业务场景,甚至现在成为了业界在CDN招标选型时必备的评分手段。
2019年,中美贸易战引发的国产化趋势给听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会。这一年,听云悟空平台发布,也成功地收获一些大的行业客户,逐步替代掉了国外一些竞品企业如Dynatrace。这也对听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适配更多的国产组件,提供更丰富的数据采集手段。
目前听云已成为国内APM行业头部企业,并多次入选全球权威研究机构Gartner的APM魔力象限,是国内唯一一家进入该魔力象限的企业。到现在为止,听云业务现已覆盖金融、运营商、互联网等行业,目前服务客户数千家,初期客户多为互联网客户,这几年随着APM技术的成熟和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金融行业后来居上成为了听云占比最大的行业。
谈及技术优势,陈靖华告诉创业邦,同国外竞品相比,听云对于国内市场和客户的理解更加准确,响应更加迅速,同时可以根据国内环境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例如2018年年底,针对国内移动应用市场的发展趋势,听云及时推出了微信小程序的用户体验监控,迅速获得了大量小程序客户,拓宽了客户行业覆盖的范围。听云微信小程序用户体验监测的创新也得到了Gartner APM分析师的认可;再如疫情期间,大量疫情通报、人员登记、社区互助小程序仓促上线并承受着巨大的访问量,听云微信小程序用户体验监控也在这个过程中帮助这些抗疫小程序及时掌握用户体验和访问性能,快速迭代和优化。
而在国内市场,听云已然成为“技术的领导者”,同时保持着先发优势。据介绍,听云所有产品线的监测技术都是听云团队自主研发并实现的,并且拥有多项APM相关的知识产权。
早在2007年第一款产品发布没多久,听云就独创了首屏时间的测量技术,用来更客观和准确地评估用户在打开网页时真实的视觉体验是什么样的。该指标后来也被工信部采纳成为运营商测速标准中的关键指标。
听云早期的监测产品和服务属于主动式的用户体验监测,受制于这项技术采集数据的位置以及采样导致的样本偏差,在很多情况下往往无法帮助用户更精确地发现和定位性能问题。2013年,听云开始全面转向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主攻基于字节码增加的应用探针和SDK技术,在2013年底和2014年初分别发布了听云App和听云Server两款全新的被动式监测产品。2015年随着听云Browser产品的发布,听云终于完成了对APM主要技术和产品服务的全面覆盖,具备提供完整端到端APM服务的能力。
现代应用的交付链既长且复杂,特别是移动应用。在交付链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最终用户的体验和业务产生影响。为了能够及时发现尽可能多的性能问题和故障,在业务受故障影响时能够快速定位问题并且迅速恢复和止损,需要对整个应用交付链实现完整的端到端的性能监控。而为了这个目的,就需要采用不同的监测技术,包括主动式和被动式的监控技术,服务端和用户端的监控技术,以及APM之外的各种监控技术。
陈靖华表示,从这两年的市场和客户需求趋势来看,单一的产品已经很难满足客户的需求,因此,听云需要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需要将不同的APM产品以及APM以外的技术和产品有机结合在一起,对不同的应用终端、网络环境、服务端内跨语言的性能问题进行追踪,从而更加高效准确的定位性能问题。由于一体化监控的迫切需求,这时候技术储备尤其是AIOps(智能运维)方向变得尤为重要,听云从2016年就率先开始布局AIOps。
谈及AIOps,陈靖华表示,从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一体化监测将成为趋势,并且各种监控之间不再是割裂的数据孤岛,否则出现问题时孤立的数据无法有效关联和分析问题。而随着云计算的普及,容器技术和微服务技术的兴起,现代应用的调用链更加复杂,产生的各类监测数据量也程指数级的增长,而要在这海量的数据中靠人的经验去大海捞针定位性能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了。而AIOps正是一体化监控发展未来必经的技术路线,听云在这几年陆续引入相关研究方向的资深的数据科学家并且不断引入AI人才,进行提早布局。目前在很多的产品和场景中已经落地了AIOps的能力,例如去年新推出的北冥智能告警收敛平台。未来听云将会在AIOps领域持续发力。
在另一方面,IT部门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也会越来越关注IT服务所承载的业务本身,业务流程的健康度和业务指标也成为IT部门重点关注的对象。听云产品也将更加紧密地和客户业务结合,在分析出性能问题的同时也可以分析出对于业务、交易的具体影响。2019年全新发布地听云悟空平台中,就增加了业务分析模块,提供业务和运维的一体化监控平台。“让IT指标可以直接关系到业务,对于企业可以产生更大的价值。”陈靖华说道。
目前,听云可为客户提供基于私有化部署和基于SaaS的两种部署和服务方案,既可以用私有化来满足金融等大型企业的数据保密要求,也能以SaaS模式来满足中小型企业快速部署的业务需求。随之对应三种付费模式,分别为按季度、年度付费的纯SaaS模式、私有化服务的买断(后续每年15%维保费)以及按年度、季度的私有化服务订阅方式。
近两年,听云的新业务稳步发展,公司营业收入和利润保持着稳定增长,今年预期在全新的悟空平台和AIOps产品上有快速的增长。目前听云正开启新一轮融资为登陆科创板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