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互联网不仅仅是用来提高效率的工具,还是构建未来生产关系和生活方式的基础设施,过去十年对于互联网来说,无论是门户、游戏、C2C、O2O等等,都是以改变应万变。而从Web 1.0到4.0时代,唯一能够确认的是互联网的发展都会遵从“以人为本”的思想,用户是中心,真实场景下的用户体验才是值得关注的第一要素。听云技术副总裁吴静涛先生今日亮相灵雀云客户大会与在场嘉宾畅谈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中出现的性能问题会带来哪些影响?谈到用户体验,吴静涛先生将其细分成了“可用性、快速、互动性、内容、便捷性、美观”几个部分,以Web性能对客户的影响为例来说,网络延时减少1秒钟带来的差距是页面转换率将提升7%,页面浏览量提升11%,随之用户满意度将整体提升16% 。
在生活中在线支付的机会越来越多,通常一笔交易将通过首页、列表页、详情页、支付页四个页面完成,若页面转化率为50%,1秒延迟降低7%的转化率,一次活动吸引100W用户参与,10%有购买意向,获客成本为300元。网络延时减少一秒钟,将会为用户“赚”到
为什么在互联网领域要如此重视用户体验呢?根本原因在于用户体验提升,带来了更大的月活数量,客单量逐渐增多,利润也随之增加。网上渠道质量提高,转化率增高从而降低获客成本。
复杂的网络环境下有相当多的环节,任何一个节点出现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到整体性能,可用性极容易下降,如果没有及时发现瓶颈,造成服务器崩溃甚至瘫痪,后果不堪设想。
入选Gartner APM魔力象限的要求是需要完成全部客户端、全过程的监控,而听云正是符合所有要求才得以成功入选,反馈各个应用的追踪细节,将每一行执行效率慢的代码都监控起来。
随着云平台,容器等服务出现,以前各分职责的监控模式接近失效,真正的下一代“云+端”应用性能管理平台应当是将客户端到主机全部打通,从头跟踪每一段代码,每一个SQL语句,Redis,MongoDB语句的时间偏移量多少,从而判断应该如何查找问题。
为什么不选择自建监控系统?
本文由“135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用户口中的“好、坏、快、慢、”是形容词,关键还是需要数值化,类似行业均值这样的参考,面对BAT互联网体验的对比,金融同行业的对比,各种应用过程的体验对比,自建系统一时无法提供。
企业内部团队无法覆盖了全部编程语言,而且不是字节码实现,是在应用中埋点的方式。
对于应用性能管理而言,最重要的是打通客户端、浏览器到服务端的全过程,全用户访问过程的追踪和分解,而了解移动互联网开始,路由到数据中心,代理加密鉴权到后台,拥有从移动互联网到后台DB位置全过程所有经验的技术人才少之又少。
本文由“135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听云搭建的平台服务就是从业务系统可用性监控到业务节点流监控,客户端评分再到业务管理分析,平台搭建完成后继续提供7*24小时的主动式客服。
最终希望的是改变以前的数据中心运维模型,打通整个平台,让研发、运维、业务团队在同一个平台看到整个真实代码的执行效率。
“互联网+”时代,所有人都想做到的同时也是听云的目标是在用户投诉前发现和定位问题,并提出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法。利用平台加服务的方式,降低用户的运营成本,提升IT运营效率,使用户享受到最好的体验。